Saturday, May 25, 2019

胡志明密道






胡志明密道

1954
年,奠邊府戰役,猛虎難敵地頭蟲的纏繞,法國軍慘敗,北越軍初嘗戰勝大國的滋味,鬥志昂揚。

武元甲戰術運用得宜,利用山形地勢,佈置重型火炮,並以游擊策略圍困法軍,使其發揮不出空中優勢而逐漸缺乏物資支援,最後迫使法軍將領自殺,士兵投降。

隨後,法國在撤離越南殖民地時,依據日內瓦條約,以 17 度緯線為界,強迫將越南暫時劃分為南北兩個區域,等候兩年後的全國普選。目的是要阻止和拖延胡志明控制整個越南,南方仍舊為保大皇朝管治。

保大委任天主教徒吳廷琰出任總理,其後吳廷琰通過選舉,廢除保大皇朝,奪取政權,迫使保大王流亡到巴黎養老,從此離開了越南政壇。

事出意外,吳廷琰的強烈反共立場和在美國慫恿支持下,沒有履行當年的普選統一全國協議,由此南北成為兩個敵對政權,兄弟鬩牆,從此內戰爆發。

越南內戰,南北對壘,雙方各出其謀。然而,實際的情況是南越政權完全陷於被動之中。大小戰役全部發生在 17 度緯線以南,南越國土上,南方犯了戰爭大忌。

胡志明畢生從事革命,為越南共產主義革命家。本名 阮必成號 愛國,幼名 生恭,二次大戰抗日期間化名 胡志明,名字沿用迄今。

其父 阮生輝科舉考中副榜,以教書為生亦曾擔任官職。胡志明家學淵源,曾在法國,蘇聯留學,精通英法俄語,更說得一口流利粵語及帶廣東腔調的漢語官話。深諳中國文學,能寫漢詩,曾被蔣介石政權捕捉入獄數年,與中國大陸領導人有著深厚的友誼。

胡志明革命的目標是很明顯的,就是要打倒法國和日本人的佔據,解放南方,實踐國家獨立統一。

北軍不斷的滋擾侵犯,無疑解放南方,趕走外國佔據的決心行動,意志是堅定和有步驟計劃的。

所謂兵不厭詐,為南下進攻,北越軍花了很多心思去策劃。有效法中國古時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般策略,而暗中卻在暗渡陳倉。

北方與中國為鄰,自古以來即為中國藩屬,為中國文化文學禮儀等薰陶。很多年長的北越人會讀,會寫漢文字,更有其自創稱為儒字的漢文字,寫法非常複雜。在北方的廟宇古蹟等舊建築,仍然存在。及至胡志明當政,將越南語全改為羅馬字書寫。

胡志明精曉中國文學,孫子兵法書籍肯定曾經深入研究過,從其領導策略運用可見一斑。

為穿越通往南方的 17 度緯線,最便捷的路徑,就是借助連接鄰國老撾邊界處以及南越,老撾,柬埔寨三國邊界交匯處崇山峻嶺密林的地方,藉助當地的密茂山林遮掩,興建一條暗度陳倉的小徑密道。當時還沒有衛星高空監視,的確是很難被發現的。

根據歷史的記載,1959 5 5 日,北方越南中央軍委決定正式開闢一條向南方運輸的道路,支援解放南方的戰略路徑,既方便幹部南下北上也方便戰略物資的運輸。

當時軍火供應搬運全依靠人背,肩扛,牛車拉載運等原始簡單方式,送到早已化整為零,隱伏於南方地區的解放人員處,靜候解放時機。

這條隱密的小徑,可以說是越南南北方之間的一條大動脈,一條炸不斷的生命線。

由此可見一個偉大戰略家為求完成一統山河目標的高瞻遠矚眼光和分秒必爭的毅力精神。

由於北越窮困,靠的全憑當權者的決心,毅力和共產兄弟幫的支持援助。尤其是中共政權毛澤東和周恩來對胡志明的厚愛,願為他兩脇插刀。

為能越過 17度分界線禁區,北軍從南越的西北角著手,全是靠人力,用鏟子,畚箕,一鏟一鏟鏟出來的。在越寮兩國邊界處,挖掘通往南方的路徑。是為著名的胡志明小徑,北方稱為「 中央走廊 」。






中央走廊起自北越廣治省西南山區越寮邊界處,往南跨越邊海河 17 度緯線進入老撾境內。經過中,下巴特寮(寮國戰鬥步隊)解放區沿著長山山脈西麓向南伸展,經沙拿灣地區向東北部進入菠蘿芬高原,翻越長山山脈進入南越昆嵩和廣南交界處。

從此處又分兩條路南下,經過不同的區域會合於接近柬埔寨邊界處的西寧地區。西寧市是最接近南越首都的地方,離西貢約 99公里,而該處附近的密林區卻隱藏著北方軍事解放總部——南方局。

這條神秘走廊,延綿數千公里,即使連北越軍,越共幹部以及南方解放人員都很少人知道整條路徑的走向,美軍更摸不清到底它有多少條路徑。

這條走廊有主路亦有很多分支路,還有捷徑和旁門左道。漫長的路徑,沿途設置了無數個接待站,全都隱蔽在不易被發現的叢林裡。

據歷史記述,越南人民軍根據胡志明的指示,成立了 “559 部隊又稱為長山通道部隊“559 司令部,專門從事南方的後勤供應工作。他們換上了寮國戰鬥部隊的軍裝佯裝寮國士兵,掩人耳目。

早期全靠人力,如螞蟻搬豆般運送武器裝備。每名運輸工運送 4 枝槍或大約 20 公斤彈藥,其他如醫療設備,糧食等。

1960
年,特殊通道被發現了,遂將路線做了調整,繞道老撾運送作戰物資。並改用腳踏車,載運大約 200 公斤重的物資,同時採用人海戰術,先後有 10 萬餘人參加。

1964
年,隨著南方作戰的需要,北方部隊使用中國和蘇聯援助的機械,對通道進行擴建,讓卡車可以行駛,以提高物資的數量和運輸速度。同時,人流量的增加,亦建造了地下兵營,簡陋醫院,倉庫和油庫等設施。






北軍的頻繁活動,終於小道曲徑通幽被美軍發現了,在驚愕的同時亦十分惱火,美軍不動聲色的展開了秘密戰鬥。

1964 年初,美國向老撾施加壓力,要求老撾摧毀其境內的特殊通道。年中,經過談判,獲得老撾同意,美軍開始在寮國上空偵察。同年尾,美軍戰機獨自對寮國境內的特殊通道展開了轟炸襲擊。

翌年,美軍成立了名為學習觀察組的南方僱傭軍,在長達六年的時間裡,在老撾進行了數百次秘密任務。除了瘋狂捕殺胡志明游擊隊員還埋設地雷和偷襲通道內設施。

美軍不停地空襲和地面偷襲,給「特殊通道」造成很大的破壞。

面對美軍瘋狂的空襲,奔走於走廊小徑的北方卡車不得不改作夜間偷偷行駛。若白天迫不得已要行駛時,就塗上綠漆或蓋上綠樹枝葉進行偽裝,而美國就投擲照明彈進行夜間襲擊。




同時為了去除茂密樹葉的干擾,美軍廣泛使用各類除草劑。而橙劑是使用量最多的,對當地的生態環境和居民的健康造成很大和長遠的禍害。

據不完全的統計,從 1965 年開始的三年裡,美軍展開了一個名為 「滾雷行動」的空襲行動。戰機從美駐泰國空軍基地起飛,飛越寮國上空,空襲越寮邊境小徑及北越境內各軍事目標。而英勇的胡志明軍也憑炮火技術擊落眾多來犯的美軍戰機,並俘虜不少美軍飛行員。

美軍亦曾投擲傳感器,用偵察機進行空中收集訊號,以作隨即追殺行動,但仍難以克制和終斷北越軍的運輸作業,美軍確實低估了胡志明小徑的運送兵力的能力。

事後北方宣布,歷年來,北方就曾向南方輸送了多達 100 萬游擊隊員,但北方的損失也是很大的。在美軍的多次轟炸行動中,總共炸毀或炸壞 4 6 千多輛卡車。還好,物資可以從新中國或蘇聯處補充。

就在北軍忙於準備解放南方築路工程進行得如火如荼的同時,南方的統領吳廷琰卻被殺害了。群龍無首,南方將領展開了權力鬥爭,政變頻生。

直至 1965 年中,阮文紹被選為國家領導委員會主席繼而兩年後成為南越第二共和總統後,政局才穩定下來。其時,北方幾已準備就緒,距離突擊的日子越來越接近了。

正當南方人享樂於安定的日子時,越共經常隱藏在暗處,侍機出來騷擾,在人多處放置炸彈。亦曾多次在堤岸華人區搞爆炸,傷害很多無辜平民,弄到人心惶惶,軍民神經繃緊。駐紮在西堤市區的美軍,警戒深嚴,荷槍實彈,保持警惕,以應付特發事變。

事實,除了南北口音有別,美軍是很難從外表分辨出是南方還是北方人,即使是本地越南人也一樣。因為在分割南北越時,也曾有過一波逃難潮。當時很多不願生活在共產政權管治下的北方人民也往南方移居。

一般的越南人,個子不高,瘦瘦的,男人嘴唇上愛留鬍子,愛吸煙。年輕的妙齡少女,留長頭髮,身材苗條。

除此外,也有不少華運份子不時出現,暗殺一些反中共政權的國民黨人士(台灣中華民國政府和南越政府有邦交並給予援助)

基於當時中共政權對北越的援助,華運份子十分活躍。直至南方被解放後,他們暴露身份,才知道原來鄰家的某某就是當中的華運份子。




古芝地道是北越軍或被稱為越共和南方解放陣線的游擊總部,距離西貢不到 50 公里。地面上樹木叢生,就算仔細端詳也很難看出異狀,可是底下卻是一座應有盡有的「地道村」。

歷史資料顯示,從 1948 年對抗法國殖民時期就開挖的古芝地道,是靠人力,鏟子,畚箕,建造出來的。往西面可抵達柬埔寨,往東面通往西貢市外的西貢河,方便兵力的移動和逃走。

古芝地道作三層建設,分別距離地面 3 公尺,6 公尺及 8 公尺,道內數十條分支地道寬度不到 80 公分,高度也僅在 7 150 公分,因為越南人個子不高和身形瘦削。

不可思議的是,這些神出鬼沒的越共就是長年生活和躲在陰暗潮濕的地道裡,等待黑夜降臨時出沒偷襲敵人。由於他們像老鼠般生活在地道中,南方人戲稱他們為「老鼠」。

地道裡設備齊全,為應付戰時的需要,設置有會議室,醫務室,手術室,糧食,軍火庫等部門。隨著時間的過去,通道基本建設已漸臻完善。

1968
年春節其間,趁著南方軍離開軍營回家過節時,越共在南越境內從北到南各城鎮發起全面性軍事總攻擊行動,預計這一全面突襲將使南越政府措手不及而奪取其政權。

最為顯著的是首都西貢,堤岸和中部古都順化的戰鬥,進行巷戰交火。同年的溪生戰役亦甚為震撼,北越以正規軍和美軍正面交鋒。

牛刀小試,聲勢果然驚人,是為戊申戰役,對日後解放南越影響深遠。

當時剎間晴天霹靂,驚慌失措的南越軍,幸藉著美軍的空中武力支援,得以逐步收復據點。然而埋身肉搏戰,雙方都遭受到重大傷亡,美軍亦死傷無數。導致後來美國人民厭戰反戰,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森迫於國內民意言論,宣布撤出南越。在美軍撤離,單靠南方軍人的守衛力量,低沉意志,政權腐敗,南越亡國是意料中事。

美國政府雖全力援助南越,但基於當時美國與中,蘇共正處於嚴峻的冷戰形勢,始終忌憚於中國大陸和蘇聯的反彈。

當時空軍將領 阮高祺曾提議直接轟炸河內,但美國投鼠忌器,不敢罔然行動,怕炸彈誤落大陸區域或誤炸蘇聯軍事顧問,引起外交輿論風波,始終不允許。

是役戊申年突發攻擊,解放軍雖然遇到挫折,被南方軍和美軍聯手擊退,但從戰略上來說已完成一項階段性的目標。即已粉碎了美國入侵的意志,同時已引起美國國內人民的反彈,要求美國撤軍。

美越軍在擊退北越軍的同時,未能藉機摧毀胡志明走廊通道設施,留下南越再遭侵犯的無窮後患。

經過此一驚心動魄的戰役,南越政權並未覺悟,奮發蹈厲,莊敬自強。以為靠著美國的空軍力量保護就可以安穩坐享政權,過其貪污日子。不體察民情,改善人民尤其是偏遠農村人民的生活,民怨載道,亡國是必然的了。

四年後,1972 3 月,北越軍再發動更兇猛的攻擊,引爆「復活節攻勢」和為時三個月的「安祿戰役」。其時南越第五師有「儂族軍隊」之稱的華裔儂族官兵進行了頑強抵抗,擊退北越軍,守住安祿。而北越的「復活節攻勢」亦以失敗告終,武元甲被撤職。

兩場大戰美軍與南越軍慘遭包圍,戰況慘烈,雙方死傷無數,華人子弟壯烈犧牲的也不在少數。

北越看準美國撤離南越,一邊順從歐美人意進行巴黎和談一邊加緊籌備另一場攻擊軍事行動。

南越隨著美軍撤離,金援減少,國內政治動盪而使局勢紊亂,政府高層領導人的貪污腐敗,北越軍趁勢於 1974 年再尾發動「福隆戰役」。是役北越軍擊退南越軍,佔據了多處城鎮,替西貢南越政權的淪亡展開了序幕。







1975 1月,北越看準時機,發起最後的決定性攻擊,短短幾個月,南越地區的軍心土崩瓦解。而最後的春祿戰役,雖遭遇到南越第十八步兵師團的頑強抵抗,在僵持兩週後,依然失守。南越政權氣數已盡,樹倒猢猻散,手腳快的,緊隨美軍的撤離而搭上順風船移居到美國生活。

北越領導人為完成革命獨立統一全國理念,鍥而不捨的努力不放棄精神,借助共產兄弟幫的援助完成統一大業,再次打敗號稱所向無敵的一流美帝強國。

相反,南越卻依賴外來力量支撐去殺敵,未能把握時間整頓軍政,改善人民生活。當敵軍來時沒有美軍的空中支援,各處城鎮不斷失陷,大好河山就此落入敵方手中。

綜觀歷史,古來從沒有坐享其成的勝利者,其悲慘結局聞不勝唏噓
!


散文篇 之六

脱稿於 聖荷西 5/17/201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