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11, 2020

活著


 活著


面對死亡,人多麼想活著。

看那日出晨曦蓬勃朝陽,日落七彩絢爛晚霞,任那輕風迎面吹拂,聆聽鳥鳴雀叫,樹葉隨風舞動,婆娑輕盈舞姿,春來百花怒放,爭妍鬥艷,海邊波濤拍岸,彈奏交響樂曲,大自然是那麼的可愛令人留戀。

瘟疫,一場不知何來,發自何方的病毒瘟疫,剎間蔓延,席捲全球,一發而不可收拾。戳破了多少家庭的幸福,多少前線醫護人員的壯志未酬心願,多少不知名的人士,就這樣在痛苦中,不情願中,在沒有親人的圍伴下,孤獨的無奈的撒手人寰了。

人類雖說是萬物之靈,卻因此突如其來不知名的毒菌失防,而在慌張中措手不及應對。

瘟疫,蔓延至今,是天意,或是人為的疏忽,擺在眼前的事實,就是多少不幸的人被感染確診而失去了生命。

位高權重,卻無能的領導人還說預估會增加到十萬人死亡,十萬人說自他口中卻是輕輕的無關痛癢的一個數字,好像事情完全和他無關似的。然而,今天美國的死亡人數已經超過十七萬了,仍然在遞增之中,而他卻冰冷的,傲慢的全無感覺。

從視訊中見到一排排裹著的屍體,運送上冰凍貨櫃車暫放,既可怕也令人難以置信。一個號稱全球最強,最富有的國家竟然陷境於此,前景未明,實令人哀嘆!

希望,因為希望,讓人對未來充滿了憧憬,總期望著明天會更好。人一旦失去了希望,情緒隨即低落,變得沉默寡言,想不開的,從此就一蹶不振而弄到悲劇發生,甚至自殺終結生命。

曾經探視過不幸患上癌症的人,醫生鼓勵他們接受化療,是醫生的職責。

開始的時候,病人對醫生充滿了信心和希望。但是經過長時間一次又一次的化療,治療藥用的成分也越來越高,到頭來,醫生很坦白的對病人說他已經盡力了。對病人,坦白也是醫生的職責,尤其在歐美國家,可是那是非常殘忍的心靈傷害。當病人聽到醫生坦白的話語後,情緒立即起了很大的變化,原本就不大好的心情,彷彿再一次受到衝擊,從高處掉下來,崩解了。

失望和無奈,躺在病床上,欲語難言,枯黃的臉色,偶爾顯露出痛苦的神情,絕望地盤算著人生最後的日子,等待著死神的來臨。而面對家人,難捨難離之痛,內心痛苦的煎熬,難以言喻。

面對死亡,此刻多麼的想活著,無奈天已不從人願了。牆壁上的掛鐘,滴答滴答地響著,時間沒停止,正一秒一秒地溜走。

相對於那些在睡夢中無痛苦而辭世的人,他們人生的結局是那麼的灑脫,安祥。只能說,各人各自修來的福分,生死有命,非人所能掌控。

面對生活環境,社會是無情的,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人必須順應潮流,緊追時代進步,不斷學習新事物,新科技以適應環境。即使年紀老邁,歲過甲子,只要抱著不斷學習的心情,充實而開朗的生活,人生依然一片亮麗更加充滿活力。

研究報告說,開朗是長壽最大的秘訣,而身心健康是支撐開朗最大的實力。

疫情,讓人與人之間區隔,必須保持至少六呎的距離,同時也讓人與人間失去了互信,恐懼的不知對方是否病菌帶原者。

一切的社交活動,餐飲聯聚,旅遊等都被中斷了。人只能透過視訊互相交流聯繫,疫情仍在無止境地蔓延著。

活著,人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同樣亦要面對著大自然或人為的災禍,如風暴,疫禍或為爭奪資源而起的侵略戰爭等浩劫。

人的記憶裡,儲存痛苦的成分多於快樂。因為快樂是短暫的,而痛苦卻深深的烙印在人心深處,久久不能磨滅。

活著的意義,隨人的個性,悲觀與樂觀不同。悲觀的人,總是甘願或不甘願的生活下去,而樂觀的人總會想法子讓自己燃燒,積極面對困境,而寫下一篇篇動人的樂章,把自己的人生經驗承傳給後人。抱著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讓後人品嚐前人植樹的果實。

生命有涯而光陰無涯,人類的文化承傳讓人類居住的星球充滿了閃爍的亮光。發達的先進科技,讓人類享受著前所未有的便利,相對的也引發出很多後遺症。刀有二刃,難免顧此而失彼。

地球上的生物,無論動植物,都藉著代代相傳或時節更迭換季來繁衍新生命。藉著強韌的生命力適應地球上氣候變遷,環境的變化,從而增強了生命的適應力。

人類的未來,因為新科技不斷地演變,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能生活於外太空。人若能長壽的活著,相信會看到很多目前難以想象卻可以在不久的未來發生的事態。

先進的醫學治療,讓人類的生命獲得延長,憧憬未來,活著又有一層新的意義。

強身健體,護理健康,心靈學習,享受生命,在今次無形疫菌在全球的蹂躪中更見迫切。

世事無常,在疫情仍在不斷的蔓延中,抗體疫苗還未出現之時,人類的未來將會如何?據說即使有了疫苗,新冠病菌一如流行性感冒,將和人類並存,難以斷尾。

人類只有隨機應變,自求多福了。


散文篇 之十三

脱稿於 聖荷西 8/8/2020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